浅谈数据超拼科技用户产品设计
在 移动互联网时代,对于用户、流量的运营一直存在,无论是比较流行的地推方式,还是后期的H5活动运营,都是常见的运营手段。AARRR模型可以很好的概括产品的交互安全周期,可以这样说,所有的互联网产品设计,app功能设计,用户体验设计都应该围绕AARRR(拉新、促活、留存、转化、传播)模型来有效进行。

什么是运营?
所有能够把产品价值有效传输给用户的手段都是运营。诸如地推、线上营销、低价促销、先进补贴等都是运营手段,其中如何精准的进行运营活动,提高活动的投资回报率【ROI】取决于对于用户需求的把握,对于不同的用户群里需要采用不同的运营策略。
用户信息包含:基础熟悉、用户行为、偏好属性和金融属性。
基础属性 | 年龄、性别、城市等自然属性;是否有车、是否有房、学历、职业等社会属性 |
用户行为 | 线上、线下各环节的交互行为、流量行为、社交行为、线下行为 |
偏好属性 | 基于行为数据计算出的用户偏好标签,购买力偏好、生活偏好、娱乐兴趣等 |
金融属性 | 相关的用户交易信息,用户信用、消费风险、消费价值、财富价值等 |
如何分析用户行为?
系统通过采集用户与系统的交互数据,按照逻辑加工得到:点击、浏览、收藏、转发、订阅等基础行为,更进一步有加购、支付等深度行为,每一步都是用户在系统的一次决策,而每一次决策就是用户目标、意图的真实反馈。
应用的设计策略
系统设计策略类型

产品设计的目标是什么?
产品的设计目标决定了产品的设计策略,是对用户、流量的目标优化,目标不同策略也会有所差异,广告的营销策略是让更多的用户点击广告,因此也会得到用户的基础属性数据,比如收入、地区、文化属性等,搜索推荐策略目标是通过识别用户的个人喜好,更高效、准确的把用户流量分发到对应的物品上,提升订单转化率,定价策略目标则是销量最大化,需要通过用户订单来衡量用户的购买力指标。
无论哪种方法,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,那就是实现用户、流量的高效转化,转化的形式是点击、加购、下单、支付等。
系统设计中产品的工作流:用户/业务调研、需求分析、交互设计、产品方案制定、需求评审、开发测试、上线等流程。
PM策略产品工作点的核心梳理
调研、竞品分析、数据处理、算法、模型调优、召回、排序逻辑等策略设计等
超拼科技产品经理除了设计应用常规功能还需要做哪些事情?
产品需要从需求分析到最终的上线落地全流程负责
1.设计业务流程
根据客户碎片化的业务点,梳理出业务逻辑的最优实现方案。
站在业务及用户的角度设计用户路径,交互路径,业务路径,找到产品的用户点亮点。
2.优化业务问题
业务运行过程中发现的Badcase(存在的问题案例)通过产品端的优化方法来解决,
对接业务、运营需求及主动为客户发现优化点。
产品经理主动发现的优化点,是基于数据分析或自测发现的问题,站在用户交互路径的设计基础上进行优化,需要具备主人翁意识,主动对自己设计的产品负责。
设计一个产品的基础思路?
- 用户是谁?
- 用户可能的目标是什么?想看什么?
- 怎样给用户展示对应的服务或内容?
- 展示后效果是什么样,怎样衡量效果?

常用名词
ROI(投资回报率);Feed流(信息流);CTR(点击率);CVR(转化率)